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F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31例的诊治经验,对收治的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根据腹腔内压力、腹腔室隔综合征分型,以及早期(发病后3d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13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1例),中、重度8例(死亡4例);3d内早期手术治疗18例,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2例),中、重度13例(死亡4例)。当腹腔内压力〉21mmHg时,早期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早期非手术治疗组(P〈0.05)。根据ACS分型,Ⅰ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Ⅱ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Ⅲ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9例(死亡2例),Ⅱ型4例(死亡2例),Ⅲ型5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Ⅱ、Ⅲ型两组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腹腔内压力〉21mmHg,且CT提示为Ⅰ型ACS的FAP患者,宜尽早行有效的腹腔减压引流;而对于腹腔内压力〉21mmHg,CT提示为Ⅱ、Ⅲ型ACS的FAP患者,早期手术减压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歇性肝门阻断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叶切除术,以阻断入肝血流的方法分为两组:(1)间歇性肝门阻断组:97例,Pringle方法间歇性阻断肝门,每个循环阻断15 min,开放5 min.可重复2~3个循环.(2)其他阻断方法(对照)组:238例,包括预处理阻断法、单纯Pringle法、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等.术后每4周,定期复查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及甲胎蛋白,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CT、MRI,平均随访26.5个月.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6例(1.8%).间歇性肝门阻断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31.6%(30/95)和48.4%(46/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50/234)和38.0%(89/234)(P<0.05).间歇性肝门阻断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5%(67/95)和53.7%(51/95),与对照组的68.8%(161/234)和55.6%(130/23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为排除其他肝内复发相关因素的影响,我们调整了观察病例标准:肿瘤≥5 cm;术后4周AFP降至正常;术中B超阴性.间歇性肝门阻断组与对照组纳入病例分别为79例和155例.结果两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29.1%比18.7和46.8%比35.5%,间歇性肝门阻断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1、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间歇性肝门阻断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一项危险因素,临床应慎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4.
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s)并判定其性质的可行性。方法经皮下注射SonoVue对2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同侧腋窝SLNs的造影增强情况;然后经皮下注射美蓝后手术切除SLNs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术前超声造影发现SLNs32个,其中29个超声造影对其转移与否进行了准确的判断。以手术切除为标准,超声造影对SLNs检出率为91.4%(32/35)。根据造影增强的特点判定SLNs转移与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90.5%和91.0%。结论经皮下注射SonoVue可较好地检测出SLNs并准确地判断其转移与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mR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5例乳腺癌、12例癌旁乳腺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35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分析PSA mRNA和VEGF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PSA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VEGF 121、165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表达(P值均=0.00)。ER、P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PSA mRNA表达高于ER、PR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0.004)。PSA mRNA表达阳性者VEGF 121、165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SA mRNA表达阴性者(P=0.034、0.026)。结论PSA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但其表达受ER、PR的调控,而且其可能具有抑制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485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黄飞舟  唐建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399-2401
目的: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5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外科治疗的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各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结果:根据手术探查的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本组术后近期并发症56例,术后残留结石86例,占17.3%。结论: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胆管镜的应用是减少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和指征。方法回顾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52例,中转开腹21例,发生率为6%,对中转的原因和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转的主要原因有:致密粘连或炎性包裹(15/21);阑尾位置过深(14/21);根部坏疽、穿孔(9/21);大出血(2/21)等,合并2种以上情况下的中转率高达86%。结论阑尾的炎症程度和位置是中转的主要因素,及时中转是减少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5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 d每天早晨血清胃动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腹腔镜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胃动素高峰值提前及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1、3 d IL-6、TNF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00年2月~2007年10月前后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治疗ABP84例,前期35例(对照组)予保守和/或开腹手术治疗,后期49例(治疗组)行ERCP、ENBD、EST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治疗组21例无胆道梗阻的ABP保守治疗1周行LC,28例有胆道梗阻的ABP急诊行ERCP、ENBD或EST,3周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温、生化指标、血淀粉酶等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的联合应用是治疗ABP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每组又分为8个亚组(n=6),于复灌后0、0.5、1、2、4、8、12和24h取材,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c-fos、c-jun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Ki67和Sub-G1。结果与IR组相比,IPC组血清ALT、AST在复灌后的0.5 ̄8h组明显降低(P<0.05);Ki67在复灌后的0.5、1和2h明显升高,24h明显降低(P<0.05);Ap指数在复灌后的1h以上明显降低(P<0.05);IPC组c-fos和c-junmRNA的表达较IR组低,其中c-jun在0.5、1和2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地保护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这种保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影响即早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